7-11便利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是什么原因,他们把店铺互联网当成一条高速公路,不只我们的车(货)在这条路上通行,其他汽车(服务)也在这条路上行驶,但只收取高速公路费。譬如他们收燃气企业的燃气费,收自来水企业的水费,收电力企业的电费,收邮局的邮件,甚至收店铺的产品,使得7-11便利店的服务费增加,这不只增加了收益,还和社区居民维持了密切的关系。当然,这种附加值的进步需要基于遍布社区的便利店互联网。 第三个条件:能采购到适合的产品
近年来,便利店已经成为很多投资者喜欢的业态之一。事实上,便利店既有商业机会,也有陷阱。设立便利店并不便捷,需要多个条件才能存活和进步。在进入这种业态之前,投资者需要问自己:我有条件投资便利店吗? 第一个条件:做到真的的便利
从国际便利店的进步历史来看,其存活的基本条件是人均国民收入3000USD。当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人均国民收入为2000USD时,大家对食品的需要重点从品质转向便利;3000USD,便利店开始出现;6000-7000USD,便利店进入飞速发展期。2000年,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7000元,还不到1000USD,所以整体来讲,还没达到便利店的起步阶段。然而,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进步不平衡。
2025年,上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500USD,北京达到3000USD,符合引入便利店的条件。事实上,上海的便利店进步速度过快。按每10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的便利店数目计算,上海已经达到2.4家,是香港的5倍。因此,麦肯锡公司预测,上海的便利店数目将非常快饱和。 第五个条件:年家庭人均收入1000USD
便利店的本质是为了便捷满足大家对临时产品的需要。同时,这类临时货物每年需要周转25次,也就是每两周一次。这类产品包含五类型型:一是即时消费品,买了可以用,买了可以吃;二是时令产品,夏季冷饮,冬季热饮;三是应对物资,客人用的物资,眼下急切需要的物资,忽然用完的物资;第四,少量一次性不需要的产品,用完可以扔掉;第五是调整产品。当你感到孤独时,你想吃零食;当你感到孤独时,你想看休闲杂志。
1982年日本便利店的产品结构如下:酒占8.5%,食品占69.1%,糖果占11.4%,杂货占5.6%,杂志占2.3%,便捷食品占2.5%,其他占0.5%。
1991年,结构变化如下:酒精13.6%,食品46.7%,糖果12.1%,食品杂货11.9%,杂志6.5%,速食7.9%,其他1.3%。假如没条件购买和管理好这类产品,便利店就需要废弃。 第四个条件:年人均国民收3000USD
100平米不是零售企业经营进步的理想规模。所以要多开店铺,扩大整体店铺规模,达成规模经济。这就需要便利店的连锁进步。
依据居民消费规律,当家庭人均收入达到1000USD时,消费倾向开始向个性化、便利化进步,大家大概为便利服务付费。
2000年,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6280元,超越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的1000USD。到了2025年初,国内不少城市都达到了这个标准,但应该注意的是,1000USD是基础知识标准,不是大进步的规范。因此,当地开发商需要因地制宜,不可以盲目照搬上海、广州的做法。 第六个条件:做到连锁化进步
当然,现实日常有不少非连锁便利店。譬如欧洲有不少独立的夫妻店,发挥便利店的功能。
1992年,台湾有4000家便利店,其中2000家连锁,2000家非连锁。但,非连锁进步的便利店比连锁进步的便利店经营困难程度大得多。他们只能在夹缝中存活,最后不能不加入连锁体系或破产。
1982年,连锁便利店占日本便利店总数的42.5%,到1991年,这一数字达到74.9%,可见连锁便利店是便利店未来发展趋势。 第七个条件:商圈内有理想的便利店客户
蔚然锦和觉得,便利商店进步的条件是:出现富裕的中产阶级,城市人口稠密,大家上班的时间延长,大家想为便利店付成本。
当然,便利店必须具备商圈的人口数,不是固定不变的。伴随一国和一地经济进步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,其所应具备的商圈人口数会渐渐降低。比如,1960年美国在人均国民收入3000USD时,大约5万人有一家便利店;1972年人均国民收入6000USD时,大约1万人有一家便利店;1990年人均国民收入2万USD时,大约3000人有一家便利店。日本便利店的商圈人口规模与美国的状况近似。
第八个条件:有符合便利店需要的店址
一个城市几乎天天都有新的店辅开张,但好的店辅地方并不会伴随店辅数目的增加而增加。因此,理想的店辅地方成为社会上紧缺的资源。有人想开零售店,就是由于找不到理想的店址而舍弃,勉强而为之势必导致损失。便利店的店址需要符合“便利“的需要,可以便利地看到,便利地到达,便利地离开。在通常情况下,便利店应该坐落于写字楼、学校、剧场、医院、社区附近,且在干道旁。同时,在商圈范围内没角逐店,或是角逐店的竞争优势较弱。
商业专家觉得,以下地点不合适开设便利店:
1、徒步5-7分钟到达的客户不足3000人;2、非客户汇集的交通干道;3、在马路上没办法看到商店;4、在地下或者是二层以上;5、没办法设立门店店面和招牌;6、门店租金超越一天的销售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