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研究400多个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致富成功案例,研究者发现,最成功的行业是餐饮行业、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。创业人士的资金80%来自个人家庭的积蓄或者家庭借款。创业成功者集中在25岁到35岁。
创业赚钱报告出炉
农民王红刚曾是建筑工人,10年前他用200元买了一筐扁豆种子。目前,他的扁豆买卖做到上亿元,几乎掌控了整个上海的扁豆买卖。他被叫做“大上海的扁豆大王”。同样成功的吴莹女性曾是下岗工人,两年前,她靠做蓝印花布的传统工艺服饰创业,目前已经拿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订单。还有在武汉卖“臭干子”创业的雷波,他的“环保型臭豆腐干”目前日销售额两吨,居然进入了武汉的夜店。
以上这类“把小买卖做成大交易”的普通老百姓,11日成了在北京举行的“首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”榜上有名的人物。在本次年会上,CCTV-7《致富经》栏目与中国人民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、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一同推出了国内第一个“百姓创业赚钱年度报告”。
餐饮、服务业等为创业主途径
通过研究400多个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致富成功案例,研究者发现,最成功的行业是餐饮行业、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。调查还发现,门槛低、资金周转快的行业是创业人士能成功的行业,而创业人士的资金80%来自个人家庭的积蓄或者家庭借款。
从年龄角度调查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:中国的创业成功者集中在25岁到35岁。
25岁以下比率小一些,46岁将来有一个非常大的下滑。另外,创业人士的性格特点风韵也起决定性用途。研究者称,具备较高成功率的性格特点特点是外向,创业人士对社会资源的整理能力强,并且可以坚定不移地推进业务。同时,敢于冒险的创业人士成功率也相对较高。
小市场蕴藏大商业机会
中国农业大学MBA研究中心付文阁博士称,从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民进城时起,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相互融通,对于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农民,开辟市场的机会大大增加了。
付文阁觉得,普通百姓创业的特征是规模比较小,业务大多贴近普通人的生活。“虽然涉足的行业五花八门,而且看着实体门店非常小,又不起眼,在大家身边都是非常普通的东西,但这类人却可以做成功。”
他觉得,重点是“勿以事小而不为”。在北京不少经营食品、卖菜、搞清洗的是外地人,北京人看不起这块(市场),可小的东西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,由于中国人口海量,市场之大,任何一个小的项目只须耐心开掘都能发财致富,对普通百姓特别这样。
弱势人群亦可成功
本次年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做小买卖的创业人士。据会务职员介绍,大会只邀请了几十名创业典型参加,而慕名而来的参会者远远超越预计的安排。
那些靠我们的智慧和执著获得成功的创业人士被与会者追捧。安徽农民刘会平做馒头、包子做出大收获,现在在上海开了14家连锁店,他给我们的商品取名叫“巴比馒头”,开始叫板洋速食。东北农村生的张子飚用19年研制出了“玉米特强粉”,把粗糙的玉米面加工成口味好于白面的各类食品,他的企业资产已从3年前的3万元进步到现在的5000万元。
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黄泰岩称,当大家为海尔、联想等一大量中国企业的成功欢呼的时候,很多人在不自觉间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:创业是伟大的,伟大的事业普通平民只能敬仰,不可以接近。“这是一个误解”,他说,创业是极其平凡的,甚至非常弱势的人都可以去尝试并且成功,“在大家国家的创业英雄族谱中,草根创业英雄恰恰是薄弱的一章。”